2018上学期小学一年级期末家长会发言稿
良好的班级班风是靠一个个学生的素养垒成,也是一个班主任的性格造就的。班级管理是一门学问,也是一门艺术,光是盯着、吼着是行不通的,不但自己累,而且收效甚微,用智慧、用方法的管理才是上上之策。家长的管理亦是如此,今天我就来跟大家交流一下,如何做一个教育的新家长。
一、确立规则。
我认为在低年级段尤为重要的事就是——设立规则。这是件非常繁杂的事,也是需要不断完善的事。尤其在一年级,对于从幼儿园刚刚来到小学的孩子来说,让他们明白小学生活的游戏规则格外重要。在开学第一天我就跟我们班孩子一起制定了许多规则,这些规则不需要像课程表那样一条条书写、张贴出来,也不需要我用祈使句的语气给孩子们下命令,孩子们根本不会买账也记不住。而是要在每天的学习、生活中一点点去实践,日复一日就成了我们约定俗成的规则。比如,开学第一天孩子们都会把带来的水杯抱在手里,有时会摔倒地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噪音,有时甚至还会成为他们联络感情的“武器”。这个时候我就会问孩子,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水杯不发出这样的声响?大家纷纷提议,有的说放在桌洞里,还有的说放在书包里或者地上,但大家都否决说,这些办法还是会让水杯发出噪音呀。最后我提议,可不可以放在后面的橱子上?这样像排队一样把它们摆齐,一个接一个左右对齐,自己的杯子代表着自己,我们来看看哪个同学没有站到队伍里。孩子听了都觉得很有意思,于是纷纷点头答应。到了下午,杯子就这样整整齐齐地摆到了橱子上,没有一个孩子忘记放或者没摆齐。看似简单的小事,其实就是一个规则的确立,孩子们往后都会自觉遵守这个规则。当然,还有许许多多像这样的小事,就是像这样,我们集体商讨并确立起我们的规则。从前我总是抱怨,一年级的孩子真是什么都不会,什么都做不好,但其实他们有可以做好这些小事的能力。关键是我们要去告诉他们怎样去做,如果我们不说,孩子就永远不会做。所以在家,我们也可尝试与孩子一起商讨种种规则,一起商量什么事该做,该怎么样去做,什么事不该做,为什么不该做。
二、互换角色,体验成长。
所谓互换角色,就是我们与孩子之间要彼此体谅、时常彼此交换角色。当我们发现孩子有问题的时候,先想想如果我是他们会怎么做呢,这样走近孩子,了解孩子,再与他们交流起来就会跨越年龄与权威的横沟,真正走入孩子内心。这样孩子自然就会愿意听你的,愿意改正错误。同时,也可以让孩子当一天长辈,体会我们的艰辛和浓烈的爱。让孩子从小学做一个感恩的孩子。
三、故事导向,细节引导。
我给大家讲一个孩子在学校的故事。教室里的卫生一直是让人困扰的问题,低年级卫生大多是由班主任亲自打扫。所以找到一个让孩子保持卫生行之有效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。《小树在哭泣》是我自己编的一个小故事,内容很简单,大体就是大树妈妈被砍伐掉去工厂造成了白纸,小动物们提议节约用纸不要再让悲剧发生。听完故事,教室里鸦雀无声,孩子们都会觉得小树真是可怜。所以不乱扔纸,节约资源就成了孩子们认同的一件事,自然就会注意自己的行为。我在引导孩子养成新营好习惯的过程中大多是用故事引导,尽量避免说教。《新教育的一年级》里的很多绘本帮了我很大的忙。比如《笨拙的螃蟹》让我巧妙的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;《甘伯伯去游河》告诉孩子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规则;《一口袋的吻》帮助胆小的孩子克服了上学的恐惧等。我们可以运用孩子最喜欢的故事模式告诉他们很多道理。当然,还有很多道理,需要我们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去启迪教育孩子,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,尽量减少使用祈使句,多用商量、平等的口吻和孩子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