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试卷是山西省祁县中学2017-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(5月)历史试题 (Word版含答案),是由课件堂一位老师提供的,请往下拉点击下方按钮进行下载。
祁县中学2018年高一年级五月月考
历史试题
第I卷(选择题)
本卷包括32小题,每小题1.5分,共48分。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符合题意。1.商代甲骨卜辞中,有大量“受禾”、“求年”、“有足雨”的内容。这反映了
A.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B.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
C.农业生产己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D.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
2.现代考古在秦、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。1950〜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 5座大型魏墓,1号墓出土铁器65件,其中农具占58件,包括钁、 锄、铲、镰、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。材料说明战国时期
A.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.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
C.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.成套铁农具具有农业精耕细作
3.战国的经济重心,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,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,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,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性缩小了。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
A.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B.全国的经济重心己经转移到南方
C.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.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
4.西汉初年,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,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;到汉汉武帝初,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,“阡陌之间成群。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
A.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 B.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
C.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 D.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较少
5.唐人写淮北多有“稻垄泻泉声”之类的诗句,北宋仍有“水阔人间熟稻天”的描写。但1678年,河道总督的奏疏己是“田地皆成沙土,止产粟米”,两年 后就有人感叹是“沟洫之制,水陆失宜”。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
A.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.重视农田生态保护
C.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D.全凭兴修水利工程
6.宋代,有扭产的“主户”只占民户总数20%左右,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“客户”。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:
A.土地政策调整 B.坊市制度崩溃
C.经济严重衰退 D.政府管理失控
7.《周礼•考工记》载:“攻木之工七,攻金之工六,攻皮之工五,设色之工,刮摩之工五,抟填之工二。”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
A.技术先进,生产标准化B.分工细致,生产专业^
C.产品丰富,生产多样化 D.产量庞大,生产规模化
8.明代张居正说:“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,则农病;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,则商病。故商农之势,常若权衡。”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
A.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B.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
C.表明了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.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
9. 明隆庆初年,“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,为因势利导之举,请开市舶,易私贩而为公贩,易只通东西二洋,不得往日本倭国,亦禁不得以硝黄、铜、、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。奉旨允行,凡三十载,幸大盗不作,而海宇宴如。这说明当时
A.官府废止咖以来“海禁” B.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
C.官府有条件地开放“海禁” D.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
10.据记载,请初实施海禁前,“市井贸易,咸有外国货物,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,因而各省流行,所在皆有”。这一记载表明当时
A.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B.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
C.民间贸易犮展冲击淸廷的统治 D.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
11.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,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,每磅售价6至10英镑,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。然而一个世纪后,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,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。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是
A.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.世界贸易较大发展
C.英国颁布《航海条例》 D.英国工业革命开始
12.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,璀璨耀.眼的展览场馆和高铪入云的建筑物成为 新亮点。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
A.电力与蒸汽 B.蒸汽与煤炭
C.电力与钢铁 D.煤炭与钢铁